当前位置: 代放生 > 法师开示 > 净土法门法师新加坡讲座:深入解析《太上感应篇》与人生智慧
净土法门法师新加坡讲座:深入解析《太上感应篇》与人生智慧
发表日期:2024-05-01 10:16| 来源 :本站原创 | 点击数:489次
本文摘要:只要你打着佛的招牌做这些事,没有一个人不会下地狱。释迦牟尼佛一生没有道场。让我们想想佛陀的一生。我们是佛菩萨 没问题 没问题 你是护法神 管理道场是护法 不是修法 是护法

太上感应篇(九十二集) 19

讲经说法得大德

同学们 大家好 感应篇在第三十七节。是第四大段。讲的是恶报。用前两句作为总纲

"不义而为 悖理而行。

义 "字深广。能够理解 "义 "是一门大学问。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实学。实学即真学。真学的标准是什么?可以充分运用。不是形而上学。是我们个人的幸与不幸。这才叫真学。让我们用和尚来做个比喻。义就是应该做的事。你必须做应该做的事。"但如果你不做正确的事,你就没有做正确的事。"不义就是不该做的事。做不该做的事就是邪恶。这不仅是邪恶。是大恶。按理行事是善。这个 "理 "是什么?理性是自然的美德 如果你违背它 那也是大恶 虽然我们有时 这似乎不是大恶 但我们没有意识到,当它们积累起来,就会成为大恶。小恶变成大恶。积小恶为大恶。这就是事实。

我们出家人如何遵循正道?佛陀为我们做出了榜样。菩萨为我们指明了道路。历代祖师大德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佛陀的榜样是绝对的标准。大师们的榜样已被放宽。为什么?他们怕我们做不到。所以放宽了尺度。放宽。但又不至于太违规。所以他还是做到了。如果忘了义字 心与行完全背道而驰。此僧必堕深渊。这一点我们必须知道。佛陀给我们的榜样是什么?求道、修道、行道。什么是道?道就是真正的戒律和智慧。这就是道。佛陀一生所说的一切法。概括起来就是戒、定、慧三学。由此可见 义也有三个层次。最高层次的义学是智慧学。其次是定学。最低的是戒学。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我们的言行。它们是否与三学相应?我们要从这个地方来看。

定义和智慧都太高了。虽然高。我们必须学习它。为什么?不学就不能成就。若想出离三界生死。没有定力和智慧是不可能做到的,只有在人天福报上,戒律才是最殊胜的。这是避免堕入三途的唯一方法。你必须清楚这一点。若想今生证悟

佛学讲义

生死,出离三界。即使念佛求生净土。也要有定慧。最低层次的念佛也要念到功夫圆满。只有这样才能往生。功夫到成片是智慧的第一层。没有这一点,就无法往生净土。无论你的佛号念得多好。无论你的戒律多么严格 你还是会得到人天福报。所以,什么叫决心,什么叫智慧。要讲清楚、讲明白、讲明白。无论中国哪个宗派 无论中国哪个宗派,无论哪个人学佛。没有不读《金刚经》的。金刚经》是禅定和智慧的标准。"不取于相,不舍于物。"不动如山。这就是禅定。一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是禅定。这就是智慧。如果我们还受到外界的诱惑。如果我们的六根接触到六尘,我们的心还是会动摇。如果这个人持戒持得好,或者念佛念得好,如果念佛念得好。他就不能往生。所以要想往生,必须经得起诱惑。不为环境所动。必须专心禅修 此人决心往生。的释迦牟尼佛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好榜样。僧侣们,你们这一生在做什么?让我们想想佛陀的一生。名利场、五欲六尘,舍得干干净净。这是我们首先要学习的。第二点 几乎无时无刻 不分昼夜。我们必须勇猛精进 修习戒定慧三学。要有自己修学的见解。教化众生。这就是无量功德。一个人的生活非常简单。三衣一钵。心始终清净、平等、觉悟。我们凡夫看到他的生活很简单。他内心有那种喜悦的感觉。我们无从想象。我们要清楚这一点。

诸佛、菩萨、祖师。致大家 我从未经营过道场。释迦牟尼佛一生没有道场。竹林、祗园、孤独园 这些地方都有主人。他们邀请佛陀去那里弘法。佛陀暂时住在那里。这就是我们在佛经中看到 "佛陀曾在 "的原因。佛陀在哪个地方。经中没有说佛陀居住。住处就是他的家。家就是他住的地方!佛在某处。这与生活不是一回事。存在不是有家。生活就是有家。这就是修行人的原因。佛和菩萨都是轮回。他们还在这样示现。让我们想想我们是谁。业障深重的凡夫。如果我们被这些事情所累 我们的修行之路就会毁于一旦

这就是我经常劝诫同修的原因。要真正学道。以我的水平 我很幸运 在我的生活中,我不在乎人、事或金钱。我什么都不用担心。这就是为什么我的成就这么小;如果让你关心人、事和钱,你就完了。一切都结束了。我们得好好想想。仔细想想。我们出家的原因是什么?我们不能违背自己的初衷。我们要经营道场吗?拥有一个道场 就像社会上的人一样。我们在这个行业里争名夺利。这就是你要做的吗?这个 如果你有这个福报 你也能得到一点。但转眼间 我就要下地狱了 在我有生之年 有人给我一个道场 我不接受 简丰文把南路的这个道场送给了我 我问他 "你想害我吗?" 他愣住了 他说 "法师 我怎么会伤害你呢?" 我说 "你把道场给我就是害我。你想管理道场吗?" 他说 "当然想" "要付钱吗?" 当然 "你不会伤害我吧?" 最后我和他做了个交易 你可以把道场给我 你来管理道场 你来承担费用 他都答应了 没问题 点头吧 好吧,我还是不在乎 这只是个名字 决定什么都不做 这样我们才能集中精神

每天读经。不读经时,思考经中的教义。佛法无时无刻不在心中盘旋。宗之谓疑。随着时间的推移。遇缘不一定有悟处。佛家深谙此意。所谓 "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这种怀疑不是怀疑论。而是真理太深。我不理解它。但我经常思考。只要有机会,你就会明白。如果你有事务要操心 整天想的都是废话。这些事不仅妨碍悟道 开悟的障碍。它们也是

佛教杨宁讲经说法

戒律。戒定慧三学皆障。整天生的是什么?生的是烦恼。就是妄想和执着,换句话说。你在造业。这是一个大错误。这就是为什么在我的生活中。我在讲经的时候,也经常说。道场决定是在家人的道场。为僧。在家人建道场。向僧人问好

佛号真如法师讲经

弘法利生。就像释迦牟尼佛在他的时代所做的那样。道场属于国王、大臣和富有的长者。他们邀请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他们请释迦牟尼佛宣讲佛法,度化众生。出家人不染五欲六尘。此为善!清净自在。始终保持高度的智慧。不着一丝一毫。这就是为什么拥有出世之心很重要。超凡脱俗 还要为道场而战 主宰道场 主宰道场 控制道场。这就是轮回心。轮回心。禅修、诵经、讲经都是轮回业。你还是无法脱离六道轮回。而且罪业很重。有什么沉重的?你们打着佛的名号在造轮回业。所以你最终会下地狱。如果不是佛的招牌。只要你打着佛的招牌做这些事,没有一个人不会下地狱。没有一个人不会堕入地狱深渊。我们要清楚,我们要清楚。义 "字要清楚。这两个字是说不完的。古人教我们要 "穷理尽性"。当我们达到最完美的时候,就是佛陀的果地。佛弟子们 在家人也好,出家人也好。"正念 "二字佛教布道能收集黄金

你还不错 什么是孝道?关于 "孝",我们已经讲了很久。忠孝 "这一段很长。顺就是孝。不是顺爱。顺乎人情是不对的。是顺性德。什么是性德?五戒是性德 十善是性德 换句话说 我们杀人、偷盗、通奸。这是违背正道的。这是不孝,是妄语,是两舌。这是违背性德的。这是不孝,是不顺!世俗的圣贤教导我们,标准已经确立。我们必须顺从,以符合这一标准。我们绝不能违背它。这是善恶的分水岭。但我们很难行善。造恶却很容易。原因何在?习气无穷。佛在《金刚经》中说得很好。我们有二十六种烦恼心态。有十一种善的心态。想想看 恶比善多。这就是为什么创造恶太容易了。创造善太难了 在这个地方,必须要有高度的觉悟。真正觉醒 这种人被称为开悟者。开悟。管住烦恼和习气 遵循正道原则 我们就会得到满足。

净土法门法师新加坡讲座:深入解析《太上感应篇》与人生智慧

僧侣们应该记住 我实话实说 如果你有道场,你会下地狱。谁能有道场?悟道之后 古代佛教传到中国的时候 只有僧人管理道场 谁管理道场?都是佛菩萨。他们管理道场,为修行人服务。是佛菩萨,不是凡夫。我们是佛菩萨 没问题 没问题 你是护法神 管理道场是护法 不是修法 是护法 你是菩萨 你是佛祖再世 若知是凡夫 烦恼习气没有断。没有做到,烦恼习气真的断了。也要看缘分。没有缘,我们做不到。我们今生的时间有限。太短暂了。如果你人到中年。你知道自己还能活几年吗?以为自己能活到八九十岁?这可不行 你四五十岁的时候已经走得太远了。我出家的时候,我的同门师兄弟几乎四分之三都不在了。几乎四分之三的人都走了。他们都是在四五十岁时离开的。"黄泉路上无老少" 所以,每一点生命之光 我们必须紧紧抓住 不能浪费


参考资料
(责任编辑:admin)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