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代放生 > 法师开示 > 父母恩情难以言尽,如何报答佛祖慈悲显现?让我们一同勤办道业。
父母恩情难以言尽,如何报答佛祖慈悲显现?让我们一同勤办道业。
发表日期:2024-04-21 09:59| 来源 :本站原创 | 点击数:485次
本文摘要:当父母对他不好时,他只会自责,说自己做得不好。我的父母......"。善男子,人的一生,身是父母所生,父母所养。西方是真指: 勤行道业报亲恩,父母恩情难言说,念佛现身说法。
父母恩情难以言尽,如何报答佛祖慈悲显现?让我们一同勤办道业。

西方是真指: 勤行道业报亲恩,父母恩情难言说,念佛现身说法。

有四个小和尚来拜见菩萨。菩萨说:"年轻人!众生自古出世,因爱因慈,结为眷属。而眷属之中,父母于子,又为恩最重,爱最切,难割难舍。如今你已成为比丘,离开了家,成为俗人。你们应该知道,父母的恩情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所以,我们应该趁着盛年全力以赴,勤勤恳恳地做好道上的工作,以回答父母当初割舍不下的一片苦心之情,才能不愧于出家二字。若再放松懈怠,使人生废坠,则不孝在不孝,为天地间极重之罪人矣!因我之言,汝当苦思而痛改之。"

请掀开课文,阅读第三十二段:勤修大道,以报亲恩。有四位年轻比丘前来拜见菩萨,请求开示。净饭妙法菩萨做了如下开示--这也是修行人特别关心的问题--菩萨说:"诸位年轻比丘,无量劫以来,众生成为眷属,都是由于恩德的缘故。在家庭成员和人际关系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五伦 "中的父子关系也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一种大爱。父母对子女的血缘之爱是深沉而博大的。因为深厚,所以难以割舍。我们希望这些年轻的比丘能重回光明,认识到父母的恩德。"既然你们已经离开了家庭,能够成为佛门中的比丘,就应该知道父母对你们又有恩情。" 第一重恩,是生养了你;第二重恩,是难以割舍的爱再次割舍。这种恩情的程度,不是言语所能比拟的。它重如泰山!天地之深,难比父母之恩。出家人如何报答?当趁 "壮年"--年少力壮--"勉为其难"。那么,父母断绝爱与仁慈的痛苦是什么呢?有时候,年轻的比丘可能无法准确理解,这里我们可以引用母亲的一封信。这是清代一位僧人的母亲写给玉琳大师的信。看看僧人的母亲--她的精神状态--是怎样的。玉琳国师母亲的信是这样写的 前世与汝因缘深厚,今生方得母子,殊不知此情从此永诀。"怀汝之时,求神拜佛,生下男儿。"男儿--"男子"。怀胎十月,命悬一线,生下男儿,便如获至宝,倍加珍惜。她哺育了这个孩子三年,非常辛苦。孩子刚刚长大成人,就立即送去学校读书。每天下课稍晚回来,就在门前 "倚门而望"。父亲早逝,母亲健在,我无依无靠。母亲无意离开儿子,儿子却有意抛弃母亲。曾几何时,你去了另一个地方--那就是离家出走,四处参观学习,我是日日夜夜常常流下伤心的泪水。苦啊,苦啊,苦啊!既然你不再回家,我只能让 如果一个出家人不理解父母的大恩大德,不理解父母让你出家的苦心,在僧团中仍然放纵自己,不精进修道,那么他在有生之年也无法修成正果。如果你不能解脱,那么父母救赎你的愿望也将化为泡影。在世间,不能尽赡养父母的世俗孝道;在世间,不能让父母脱离六道轮回,这难道不是最大的不孝吗?天地之大,岂能容得下这样的大罪人?修道之人必有此念。"因为我这样的开示,你应该猛然回首,痛定思痛,行道修行,报答父母让你出家的苦心。" 好了,这是第三十二段。

菩萨又对众人说:"善男子!人之身,父母所生,父母所养。今汝等种种计谋,种种受用,纵父母未曾与分,或父母生而汝身,故有今日。身为万物之大,身为根本。由此而推,岂非父母之恩难言难尽哉。故佛曰:"父母在侧,大声重言,犹罪无穷。岂止于此?如果说父母还是雪上加霜,非要加以非议,就是视父母为过客。只能欣然接受,父母自有觉悟之日。不可争是非,行逆天逆自然之事"。

请阅读第 33 段: 父母之恩,无以言表。这还是在说孝道,可见佛家对孝道的重视程度。这句话出自极乐菩萨之口。迦叶妙行菩萨也曾开示弟子们:"善男子,人的一生,身是父母所生,父母所养。你现在的一切生活条件,你的一切生活用品--到了这个程度,即使你的父母没有给你一分钱,没有给你留下任何家产,你的身体仍然是父母生养的,正因为如此,你才有了今天的事业、家产和生活。万物之中,身体为大,身体为根本"。就是修炼也离不开这个伪合体,人体来之不易,人体是修炼的道器,人做世间事业,也是靠这个身体。"由此根推论,父母生身之恩岂不是难以用言语表达?" 光是这一点--生养了你的身体--恩德就不可估量。所以,佛陀在经典中说,一定要孝顺父母,如果用不孝的心,在父母身边大声重言--也就是不听父母的话,不听父母的话,不听父母的话,不听父母的话,不听父母的话,不听父母的话,不听父母的话,不听父母的话,不听父母的话,不听父母的话,不听父母的话,不听父母的话,不听父母的话,不听父母的话。在这一点上,纵观现实生活,"孝 "的文化确实被遗忘得太多了。人们普遍缺乏孝敬父母的意识,缺乏孝敬父母的巨大功德。供养父母就等于供养十方菩萨,父母就是家中的活菩萨。不供养父母,不孝敬父母,抱怨父母--你会看到很多孩子抱怨父母穷,抱怨父母不给他们这个,不给他们那个。他们只想着向父母要钱,不想着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甚至还有很多遗弃老人的现象。一些多子女家庭,本来父母年事已高,应该一家三口赡养一段时间,然而,就像踢足球一样,你踢我,互踢互,让父母真的无家可归。医药费交不起,互相推诿。孩子住最好的房子,父母住最差的房子。最近,我还听一位僧人说,他在农村亲身经历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就是当父母年老的时候,那个村子有把年老的父母赶出去讨饭的习惯。另一位僧人说,她在农村的一个兄弟竟然用摩托车拉着自己的老母亲去乞讨。百善孝为先。如果一个人连在家里都不孝顺,你觉得他还能在社会和他人面前表现好吗?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传统社会对孝与忠的看法是一样的:孝子门前求忠臣。在家是孝子,在朝为官才是忠臣。所以你看,现在政治上的腐败--那些贪官污吏--他们就是不忠:拿着国家的俸禄,以权谋私。国家给他高薪,可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归根结底就是不孝。在家里是孝子,在朝廷就是忠臣。所以,我们提高整个民族的道德水平,塑造每个人的道德品质,都要从 "孝 "开始。孝道文化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界真理。

然后处理好与父母的关系,即使父母的言行有不妥之处,也要忍让。父为子隐,子为父隐。有些人说:"哎呀!我的父母......"。就像前天一个人说要管教父母,以为父母打麻将、喝酒。就说出这样的话,表现出这样的行为,一看就是不孝。不孝立即表现在他的身上,果然,他是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怎么能这样呢?即使父母有让你无法接受的地方,你也不应该去争辩。曾子,他有一个孝行:父母打他,如果是用小棍子打,他还能忍;如果是用大棍子打,要打死他,他就赶紧跑,不去争论。如果争吵,如果要和父母争论是非,就会把父母当成路人。所以,古人非常保护父母与子女之间这种天然的血缘关系。比如,为什么孩子不是由父母教育,而是由他人教育呢?这是因为教育是要向善的,孩子做得不好,是要责备的,甚至是要打的,但如果父母在教育过程中采用打骂的方式,就会破坏血缘关系,破坏这种关系 当父母做得不对时--当他们高兴时,你可以礼貌地劝告他们。如果劝了三次都不听,你就应该停止争吵,等待父母醒悟。千万不要争论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这是不孝顺的表现。你认为《二十四孝》为什么把虞舜放在第一位?虞舜对父母关系的处理--在一般人看来,他的父母确实很调皮,母亲是后母,父母甚至要害死虞舜,还有一个后母项氏生的弟弟,三人合力对付他。虞舜就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当父母对他不好时,他只会自责,说自己做得不好;但他对父母一定是恭恭敬敬,开开心心地接受。最后,他终于能让父亲、母亲和弟弟醒悟过来,这就是大孝。尧--唐尧找他做继承人,就是因为他的大孝。他在历山耕田时,青鸟为他拔草,大象为他耕田。他有如此大的感触。你看,尧看中了他,选择他作为自己的接班人。他用这种方式改造了他那顽固不化的父母,实现了他的纯孝。当他把这份孝心发扬光大的时候,天下的人都是他的父母,你的父母也是你的父母。菩萨说:"诸弟子当知,十方诸佛即是众生心,十方众生即是诸佛心。因此,只要你忆佛念佛,十方诸佛就会在你心中显现。然而,不是诸佛进入你的心,也不是你的心来自诸佛。这都是对不可思议的本初澄明的领悟"。

好,请阅读下面的第三十四段: "妙性觉明,念佛即现。这一段从佛与我们众生的内在一体性来解释佛与众生的关系。窥基妙法莲华菩萨接着说:"诸位弟子,你们应当知道,十方诸佛就是众生心,十方众生就是诸佛心"。如何理解这两句话呢?十方诸佛初修行时也是凡夫众生,但因为勇猛精进,修菩萨六度万行,破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进而证悟实相法界。那么,十方诸佛所证的是什么呢?就是十方诸佛所证悟的众生心。这个心,我们本来就有--因缘中就有佛性,十方诸佛在因缘中把它发挥出来了,就是:十方诸佛所证的是众生心。他所证悟的这种心性,就是一切众生、一切诸佛所共有的真如妙性。所以在这种心性中,十方诸佛都在这一念之中。在这里,我们把十方诸佛理解为法界藏身阿弥陀佛,所以当我们忆佛念佛时,心中就会出现阿弥陀佛。这就是《观经》所说的,当我们忆佛念佛的时候,就是心现三十二相、八十随形--佛相现前。但有时我们会想:"为什么我念佛时看不到佛相呢?当我们念佛时,佛就在眼前,这是因为我们的心还很浑浊、散乱;当我们念到心清净时,就能看到佛了。因此,当我们达到念佛三昧时,就能看到佛就在眼前。这种现象并不是阿弥陀佛从十万亿佛刹那么远的地方来到了你的心中,也不是你的心变成了阿弥陀佛。而是我们所拥有的净琉璃本明。"觉妙本明 "就是我们这种佛性的表现。这个本觉是奇妙的、光明的。这个觉性的理体与阿弥陀佛之间的关系,就像一颗摩尼珠与另一颗摩尼珠之间的关系--光与光交织在一起。所以,当我们起心动念佛号时,阿弥陀佛就显现出来了。不是阿弥陀佛来找我,也不是我要去找阿弥陀佛,这都是呐--2009年11月8日,大安法师在秦皇岛授课


参考资料
(责任编辑:admin)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