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代放生 > 怎么放生 > 庙里放生有什么讲究,佛教为什么这么讲究和注重戒杀
庙里放生有什么讲究,佛教为什么这么讲究和注重戒杀
发表日期:2023-01-27 05:49| 来源 :本站原创 | 点击数:475次
本文摘要:现在有一种人,说六合间生物是应当人吃的。意思是和慈之极,心中和和平平到了极点,不但不伤害人,连全部动物亦不屠戮它,和气就来。愚痴的人有动机不但没有感觉,便是千言万

一、广州放生鱼批发

1、杀是佛门五戒之首,修行人入手榜首要紧的事。现在有一种人,说六合间生物是应当人吃的;又说如果人不去吃,那猪、羊、鸡、鸭,世界上就要容不下了。种种的谬论,真是误尽世人。

2、我今将人生应当戒杀的理由演说一番。戒杀的理由,有三不忍、三不敢。怎样是三不忍呢?同有形体,同有知觉,同有苦楚。献身他无限之苦楚,来饱我一时之口腹,天下忍心害理之事,莫过于此。试观异类众生,当被执之时,或惊走,或哀鸣,甚至登屋跳墙,逃死不得;与人类忽逢患难,惊骇错愕有何别离?又观异类众生,皆临刑之际,或五脏已刳而双眸犹视,或咽喉初断而两足犹伸,鳝破肚而仍游,鱼入锅而尚跃:与人类横被刑戮,种种沉痛,有何别离?又观异类众生,杀一羊而群羊落胆,捕一鸟则群鸟惊飞;与人类当劫掠屠城之际,或见父母血肉淋漓,或见妻孥节节支解,有何别离?返身易地,触目酸心。其不忍一也。

3、天下有才智的人,也有愚痴的人。有才智的人一动机就感觉,看到后来的报果;愚痴的人有动机不但没有感觉,便是千言万语对他说,你造这种不合法的因,将来就结恶果,他都不听。所以经上有一句说:‘菩萨畏因,凡夫畏果。’意思是说:有才智的人看因便知结果,就不敢再作恶;凡夫不知作恶因的可怕,就为非作歹,比及受果报时,尽管怕也来不及了。

4、和气致祥诸位要知道,杀是万恶之首,凶恶残酷,是伤天害理最不好的工作。俗语说:六合人三才,一脉相通。意思是说:人心比如六合之心,心恶便是伪君子,心善便是善人。人心泼辣,六合也会变泼辣;人心和气,六合亦会变和气。但是人心有善有恶怎样能看得出来呢?要知道心善就做出善的工作,心恶就做出恶的工作来。更要知道:六合和平便是和气,六合不好便是泼辣之气,人好六合好就吉利,人不好六合就坏,就变灾殃。但是吉利工作与灾殃的工作,并非忽然间来的。那么吉利是何处来的呢?吉利是由和气来的,所以古人有一句话说:‘和气致祥’。意思是和慈之极,心中和和平平到了极点,不但不伤害人,连全部动物亦不屠戮它,和气就来。

5、‘文王泽及枯骨’举一个例子来讲,古时分周文王是最慈善的帝王,他视民如伤,看见每一个老百姓都如受伤受大苦楚相同可怜。他的心不但对活人如此怜惜,对死去的骨骸都不忍改日曝雨浸。当时文王有一天到城外视察,看见死尸枯骨四散露出地面,文王即时命人收拾埋葬。周文王便是如此不但保护活人,对死去的人也都保护的仁王。

6、‘高柴方长不折’再说孔圣人七十二大弟子中有一位姓高名柴者,是大贤人。高柴慈善恻隐之心,不但关于动物,关于植物的草木也是慈善保护。由于高柴少年的时分,常常上山砍柴,他看见树木冬天落叶,春天发芽就长出幼叶新枝,他就不忍折柴,所砍皆是枯木干枝,所以说:‘高柴方长不折。’到现在仍是流芳千古。诸位你看,这两位的慈心是不是和气呢?当然是和气,和气就招致吉利,所以文王与高柴那时分,是天下大平、公民安乐、和气吉利的社会。

7、戾气致殃诸位听到这儿就知道和气致祥是很好,但是相反的一种是‘戾气致殃’。这句话怎么讲呢?比如有一个人一肚子暴戾之气,此人一定会招灾殃;假若一个家庭有戾气,这一个家庭就招灾殃;一个国家若有暴戾之气,公民就招灾殃。

8、暴戾是什么意思呢?暴戾便是泼辣,泼辣到极处就屠戮动物。最初是屠戮小动物;小动物杀成习惯,就杀中等动物;中等动物敢杀,就杀大动物;杀成习惯,后来连人类都敢屠戮。越扩张越大,就杀父杀母杀老一辈,这便是天下大乱的前兆,所谓戾气致殃。

庙里放生有什么讲究,佛教为什么这么讲究和注重戒杀

9、宋徽宗时,寇兵入侵,所到之处烧杀屠戮,当时安阳镇被祸尤惨。后有一僧,能在定中勘测冥事,世人访僧叩问战事因缘。僧便入定,察知详情,乃说:“此乡所造杀业,惨于他处,所以受报也比他处沉重。但怨报还未了尽,战事仍有,众等尚不得安眠。”后连年兵火,此乡公民屡遭屠戮,果无遗余。

10、慈受禅师偈云:“世上多杀生,遂有刀兵劫。负命劫汝身,欠财焚汝宅,离散汝妻子,曾破他巢穴,报应名相当,洗耳听佛说。”人类的战役即是源于往昔的杀业,由当世贪嗔烦恼的发起,迅速成熟的惨报。当战乱之时,空中飞机轰鸣,地面枪炮隆隆,国破家亡,妻离子散,公民流离失所。一闻枪声,个个胆落魂飞,警报鸣响,纷繁逃入防空洞,这样终日惊骇,没有顷刻的安宁。咱们在影视或小说中看到公民如此饱受战役苦难时,可曾反省过,大战役中大到杀身亡家,小至刹那间的惊骇都不是无缘无故发作的。当动物被捉缚时,它们心里多么地惊骇、绝望;而被宰割、分化时,又是多么的苦楚、凄惨……如是地残害、杀伤众生,其恶业如以战役的方法来成熟果报时,当然就会显现战火之中与动物受苦情形相当的血腥场面。

二、乌龟养到多大可以放生

1、请诸位要注意的:现在世界各国正酝酿战乱。不相信的话,甲国有原子弹,乙国也有原子弹,他们发明晰新式的武器要做什么用呢?便是用来杀死无量很多的生命,这便是灾殃之兆。也许有人说:‘那有什么关系?现在战乱还没来到面前。’朋友!你不要这样讲,有必要要注意,好像轻轻一滴一滴的水,就要把它塞住,渐渐燃烧的星星之火,就把它熄灭,便不会发作大的灾祸。话说到这儿,或许有人说:‘你们佛教徒,有什么方法能够把世界大战制止住呢?’这个咱们不敢夸下大言。事实上也无能制止住世界大战,由于世界大战是共业所感,有必要共同受报。不过咱们能够防备个人不受报应,也便是上次所讲的共中不共。由于不造杀因,就不会受到杀果的报应,这便是杜塞的来源。但是今天曾经有造过杀生的因要怎么办呢?你从今天起,要杜绝杀因,便是隔绝造罪的缘,这样便是很好的方法。

2、孟子说:“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人间智者都是有慈善心的。这儿太上为世人,不得不降一个层次,说不能够非礼烹宰。实际上不管是“礼”,仍是“非礼”,都不能够烹宰生命。难道有人对你行个礼,或者磕个头,讲些恭维话,就能够取你的生命吗?现代一些人,一旦发家致富,或者有了权势,就放纵自己的各种欲望。不但食必有肉,连蚂蚁、蜗牛、蝎子、猫、老鼠等都列入了菜谱。在杯盘酒盏之间,在欢歌笑语之中,千万个有情失去了生命。厨房中厨师对各种生命剖腹挖心,斩首刮鳞、油氽刀割、剥皮抽筋,火灸水煮、盐腌酒浸等等,还有各种残暴的吃法。如“三吱儿”这道菜,竟然是将刚出生的老鼠活拿上桌,生吞活咽,听那幼小生命残死时的三声悲鸣。此吃法的发明者、制做者、吃者于心何忍!还有醉虾,是将活虾泡在酒中,活剥活吃,吃者心满意足,而无力抵挡的虾在挣扎中丧身。如此看来咱们的心又何其毒也!如此种种,不枚胜举。人们狂吃着鲜活的生命,吃法和杀法前无古人,亦愿后无来者。咱们平常不小心割了手,都觉得痛。动物在被宰杀时,那种苦楚可想而知。更何况是残暴的吃法与杀法,实在是惨不忍睹。宋代诗人陆游写了一首诗,诗中说:“血肉淋漓味足珍,一般苦楚怨难伸,设身处地扪心想,谁肯将刀割自身。”

3、所以全部众生,皆是未来诸佛;我今杀一生,如同杀一佛;我今食一肉,如同食佛肉。其不忍三也。怎样是三不敢呢?诸经所说:人复为羊,羊复为人,(专说羊者,包括全部畜生在内。)互相瞰食,生生世世,业报循环,无有已时。此生我幸为人,食禽兽之肉;他生我为禽兽,人亦食我之肉。因果无差,酬偿有分;屠宰烹烙,在所难逃。

4、若欲跳出此关,惟有立誓:即今天始,世世生生,永不再食他肉。此不敢一也。世界全部杀运,皆是众生杀业造成,铢积寸累,杀业如山。所以少则数十年,多则百年,六合必大开杀运一次,以勾清此帐。是故惨遭锋镝,都是前生食肉之人;欲求人不杀我,必先我不杀他。古人说:‘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又说:‘欲得人间无兵劫,除非众生不食肉。’此不敢二也。杀生者贪口腹之小乐,种阴间之深因,真是可怕。

5、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一个小和尚讲故事。这个小和尚对自己的头脑、学问、智慧还算比较自信。聪明人当然愿意和聪明人交流,那确实是一件很快乐的事。而遇到学识浅薄、思维混乱、说话缠夹不清的师兄师弟,每每会气急败坏,大发脾气,常常把一句:“你怎么还不明白?你猪脑袋啊”挂在嘴边。师父为此批评了他很多次,他嘴上承认错误,但一遇到类似情况,仍然忍不住要发脾气。可是有一天,一次上山打柴的经历让他改变了看法。

6、这一天柴打得特别多,他的心情也很好。回去的路上他累了,就放下柴担到溪水边喝点水,洗一把脸。这时“小强”来了。小强是山里的一只小猴,经常来这边玩,也经常碰到上山打柴的小和尚。日子久了,他们就成了好朋友。小和尚洗完想要拿汗巾擦脸,却发现汗巾还挂在那边的柴担上,他也确实是很累了,于是就指着柴担,示意让小强替他去拿汗巾。

7、小强跑过去,从柴担上抽了一支木柴,给小和尚拿了过来。小和尚觉得很有趣,又让小强去拿,并用手比划呈方形,嘴里说着:“汗巾、汗巾”。小强又去,拿回来的还是木柴。小和尚笑得更开心了,这次他拿一块石头丢过去,正好丢到汗巾上,然后指给小强“看到了吧?拿那个汗巾”。小强再去,拿回来的还是木柴,而且还是一幅得意洋洋的表情,好像在说“你看,我多能干!”看着小强一幅志得意满的样子,小和尚笑得前仰后合。

8、回来以后,小和尚把这件有趣的事告诉了方丈。于是方丈问他:“你跟师弟们讲道理,他们听不明白,你就会发脾气。可是小强听不明白,你为什么反而觉得有趣?”小和尚一愣,回答说:“小强听不懂是很正常的,因为他是猴。可师弟他们是人,他们不应该听不懂我说的道理。”

9、方丈说:“应该?什么又叫做应该呢?首先每个人天生的悟性不同,悟性好的人,并不是他的功劳;悟性差的人,也不是他的过错。就算是悟性相同的,后天所处的环境又不一样。出生在书香门第的人,并不是他的功劳;出生在走卒屠户的人,也不是他的过错。就算是环境一样的,能遇到的师父又不一样。遇到一灯和尚的,未必是他的功劳;遇到酒肉和尚的,未必是他的过错。人与人有这样大的差异,你凭什么就能说谁‘应该能’怎么样呢?”

10、小和尚听到这里,低头不说话了。方丈接着说:“更何况,天道无常,人世无常。今天他比你差,你可以看不起他,明天他若比你强了呢?那时候他再来看不起你,你心里感受却又如何?”


参考资料
(责任编辑:admin)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