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代放生 > 放生什么好 > (a)代放生到哪里好
(a)代放生到哪里好
发表日期:2022-12-22 22:00| 来源 :本站原创 | 点击数:997次
本文摘要:这一天,老人家所在的小队遭遇一股敌人,小队的队员原本也想拼杀一阵子的,可是敌人的数量实在太多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伤亡,小队的队长决定让队员们先撤退,等会合到大部队

佛经里的空城计

今天我们来说一则关于恐惧的故事。故事来自杂譬喻经。

从前有个挺富裕小国家,资源丰富,人口也不多,人民的生活挺富足,这一年,与他们国家接壤的领国上台了一个暴君,暴君眼馋小国的富饶,居然决定兴兵对他们进行侵略。

消息传到了小国,举国震惊了,因为小国一直走的是和平崛起的路线,经济条件虽然好,可是军事实力却非常差,甚至连军队的数量都非常少。

小国的国王急忙开始全民总动员,国王要求全国上下年龄在十五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男性全部参战。

国家里有一个织布的老人家,今年刚刚六十岁,老人家结婚很迟,妻子比他小很多,长的很端庄漂亮,老人家在家很尊重妻子,家里大事小事都是妻子拿主意,平日妻子脸色稍有不满,他便吓的手足无措。

这一天,家里来了几个官府的人,是来给织布老人送征兵函的,老人家很意外,心想我明明已经超龄了呀,怎么会轮到我呢?

老人家刚想解释一下,忽然心念一动,想起来一件事情,那就是前些年和妻子相亲的时候,为了不让两人年龄差别看起来太大,他特意让一个官差好友把自己的户口年龄改小了两岁,所以,从官方记载来看,老人家今年只有五十八岁。

虽然老人家并不想参战,可是想到说出实情后的后果,想到妻子刀锋般冰冷的目光,老人家几乎不愿意想下去了,最后他还是选择从官差手中接过了征兵函。

老人家仔细翻阅了征兵函,不由得又发愁起来,原来国家没有武器储备,所有参战人员都必须自备武器和粮食。

老人家想,粮食是好办的,可是武器又怎么办呢?家里的武器虽然挺多的,比如擀面杖、锅铲、折凳等等,但是那都是妻子称手的兵器,自己只是比较擅长躲闪而已。

最后,还是妻子提出建议,她从织布机上取下了一根3米多长的杼木,她对老人家说:“你就拿着这个去吧。”

老人家开心的接了过去,妻子又半警告半叮嘱的说:“这个杼木,你千万别给我弄坏了,若是断了或丢了,你就别回来见我。”

老人家惶恐的答应了。

老人家就这样出征去了,战时比想象中的艰难,由于新组建的军队没有经过专业训练过,和领国的部队交战几乎是逢打必输,一时间闹的人心惶惶。

这一天,老人家所在的小队遭遇一股敌人,小队的队员原本也想拼杀一阵子的,可是敌人的数量实在太多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伤亡,小队的队长决定让队员们先撤退,等会合到大部队再说,队员们一致赞同了队长的意见,众人扛着武器转身逃跑起来,跑了好一会,忽然发现老人家不见了,众人赶快返回寻找。

其实老人家原也跑的很快的,可是手中的武器太长了,老人家跑的又太慌张,长杼木被卡在一颗树上,虽然情形很危急,可是老人家却想着妻子的交待,不敢丢下武器独自逃跑。

(a)代放生到哪里好

敌军渐渐杀近,可是他们却发现原来追击的敌人只剩下了一个人,还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家。

老人家独自站在小路中间,手中还拿着一根很长很古怪的兵器。

敌军停止了追击,他们的将军骑着马在队伍前面来回的走动,他心想这一定有诈,在这么多兵马面前,老爷爷居然没有任何的慌张,敌军的将军四下张望着,他认为这定有蹊跷,这附近保不齐还有多少伏兵呢?

再看看老人家手中那根长兵器也很奇怪,不排除是什么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也说不定是召集援兵的信号。

就在敌军徘徊不敢向前的时刻,原来撤退的战友们却陆续的跑了回来,而此时有一只大部队忽然出现在敌人后方。

两只部队前后夹攻,居然重创了这股敌人的重要部队。

而这场战役成为了整个战争的转折点,打击了侵略者嚣张气焰,而原本自信心不足的本国军民士气极度高涨了。

一年后,侵略者撤出小国,而发动战争的暴君,也被本国的民众推翻了,从此两国和平相处了。

小国的国王举办一场颁奖大会,老人家成为年度“感动全国的十大杰出人物”,他的事迹被画成小人书,发给全国小朋友们学习。

后来,老人家的故事通过佛经的记载传入了中国,据说,有个叫诸葛亮的年轻人,深受启发,发明了一个类似的计策叫“空城计”,从而名扬天下。

而另一个叫司马懿的年轻人,从小学习佛经时,便很不专心,以至于没有识破诸葛亮的“空城计”,成了传世的笑柄。

河岸边的蚂蚁,快乐在枯叶上奔走着,如果它们知道风会将枯叶吹进波澜中,蚂蚁还会如此从容吗?

恐惧于人,有时候是烦恼的根源。

无知固然不值得推崇,但有时候对恐惧的无知会让我们安然。

如果面临同样的局面,有多少人会像老人家一样,独自站立在万千敌军之前呢?可能不会有多少人,因为内心的恐惧,足以摧毁我们的信念。

意外的原因让老人家忘却了恐惧,而把恐惧丢给的别人。

很多时候,万事俱备,阻止我们成功的只是恐惧,只是思维中的“我不能”。

一味的逃避恐惧,我们永远只能“我不能”。

用信念破除不必要的恐惧,才能真正的做到无往而不利。

杂譬喻经昔有一国丰熟饶人。他国欲来取之。即兴兵往。国中已知便大发兵。十五以上六十已下尽当征行。时有一人为织氎公。年向六十。其妇端正常轻慢夫主。婿每敬难丈夫事之。婿语妇言。今应行被敕自具兵仗及资粮器物。愿时发遣。妇与夫一五升器以用盛粮。织氎杼木一枚长丈一尺。妇言。汝持是行斗。无有余物也。设令破是器失是纻木。不复共汝作居家。夫便辞去。不念当为军所伤害。但畏二物差错失于妇矣。道逢彼兵共斗军不如即退。氎上二物差错则失妇意。众人皆走。便举执杼着头上向贼而独住。彼军见之谓呼勇猛不敢复进却退。于是国军更得整阵。并力进战即大得胜。彼军不如死散略尽。王大欢喜当赏有功。众人白王。织氎者应与上功。王因呼见问其意故。汝何缘独得却大军乎。对曰。实非武士。家妇见给从军二物。设当失此二物者。妇则委去不成家居。是以分死欲成二物。因之却军。实非勇健所致也。王谓诸臣。此人本虽畏妇。要济国难。当与上功。即拜为臣。赐其宝货宅舍婇女。其次于王。子孙承福世世相系。此世间示现因缘所得。佛借以为喻。妇与夫五升器丈一尺杼木者。譬佛授弟子五戒十善也。属夫言坚守二物不毁失者可得与吾共居也。此谓持法死死不犯者则得与佛俱升道堂矣。既当得却军复见封赏者。譬守戒人现世怨家横对为之消灭。后世受福天堂自然者矣。

施财放生

施财放生

二十世纪初在台湾一个叫金包里的地方,有个慈善家林老爷,林老爷在街上经营着益源号杂货店及布庄,平素交易公平,童叟无欺,心地仁爱,慈善为怀,对于公益事业不遗余力。有一天当地渔民捕获一只巨龟,约重五百斤,渔民想宰杀巨龟卖龟肉,当天林老爷偶然见到还未宰杀的巨龟,使劲昂着脖子叩首,双泪交流,好象求救的样子,林老爷很不忍心,就不惜巨资买下了此龟,雇工人运到海边,在甲背上雕刻益源号放生五个大字,以防止它再被捕获时被杀掉。完后放入大海,观看的人很多,巨龟竟然随波浪起起浮浮,昂头向林老爷再三叩首,然后转身随波游去,围观的渔民受林老爷慈悲心和巨龟灵性的感动,都发誓约定以后见到这只巨龟不捕、不宰、不食,至今这口号还长留在渔村民众的心中。事隔十六年之后的抗日时代,林老爷的次子林清祺考上了台北商业学校,寄宿在台北市的朋友家。由基隆至金包里的这段路程,都是航运交通,当时有日本轮船大福丸号来往行驶于其间。妈祖赛会期间,星期天放假,林清棋回乡省亲,乘坐该轮船在开到野柳龟头海面时不幸触礁沉没。

在沉船之初,满船乘客惨呼救命之声震耳欲聋,最后纷纷堕海随波浪飘逝了,变成鱼鳖的腹中之食。林清棋入水之后胆战心惊,因惊慌失措很快就被巨浪卷沉,但一会又浮上水面,感到身体被巨物托起,仔细一看,看到自己正仰卧在龟背上,龟身大似圆桌,口大如盆,头大如斗,林清棋怕极了而大叫起来,自己认为不葬身鱼腹,也一定会被巨龟吞掉。于是急忙翻身入水,此时意识已近昏迷无力挣扎,只好听天由命了,过了一会稍感到清醒,恢复了神志张眼四顾,才觉得身体又浮出水面,仔细看身子仍仰卧在龟背上,翻身起来瞥见龟背雕刻着益源号放生的字迹,才记起他父亲放生龟的故事,顿时由悲惧转为喜慰。自信龟是来救他的,绝不会吃掉他,精神为之一振,双手紧抱甲背任它游动。口中诵念佛号,祈求天地神灵保佑。灵龟悠然鼓动四足,好象在划桨,抵抗着狂风骇浪,时间不长就到达了浅滩,清棋一跃上了浅滩。三五步就到了无水的地方,回头看灵龟还浮在水面上,于是急忙合掌拜谢其救命之恩。而灵龟也好象了解人意,竟伸长脖子叩首好似回应答礼的样子,口开足摆,喝喝有声,好象表示喜极的意思。然后转眼间游到碧波深处去了,而不见其形影。

后有划渔船的捞起了十来个未沉没者,查各个被救的人,都属于孝子贤妇,和行善积德的好人,可见天佑善人。最后乘客一百多人,被大海淹死的九十多人。很快报纸就用了很大的标题来刊载此事,成为了当时很是骇人听闻的事。

从此林氏家族行善更加卖力,乡亲们多受感化也都行善积德。先是林老爷被星相家算出将成为乡里的寿星,最后竟到八十八岁高寿无病善终,后代子孙昌盛,现在是当地的大家族,有到那里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当地的父老至今还津津乐道这件事。海龟是水族中的动物,竟能知到知恩图报,人为万物之灵,若有人不知行善,不晓报恩,就还不及动物,多愿世人知恩报本,去恶行善,必受庇佑而得善报。


参考资料
(责任编辑:admin)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