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天界寺旧名龙翔集庆寺,始建于元代,原址在朝天宫东侧,前身为元文宗图帖睦尔在南京的住所。元天历元年(1328年),元文宗赴大都即皇位后,传旨当时驻守集庆的御史大夫阿斯兰海牙等,在旧居基础上兴建龙翔集庆寺,招来印度法师做住持,派大中大夫主管寺务。明洪武21年(1388年),龙翔集庆寺遭火焚,朱元璋下令在城南重建,赐名“天界善世寺”。永乐21年(1423年),又遭火灾,仅存大雄宝殿。天顺2年(1458年),僧人觉义及其弟募捐重修寺庙。作为与大报恩寺、灵谷寺齐名的金陵三大佛寺之天界寺鼎盛时期规模宏大,统领次大刹两座,中刹十二座。清乾隆时期勘定的二十四史之一的《元史》,就是在天界寺诞生的。因此,这里不仅是佛教胜地,同时也是传统史学文化的策源地之一。后毁于清末太平天国战火,目前仅存大殿一座。
7、原址位于钟山西南坡的独龙阜,今明孝陵所在地。
8、原名开善寺,始建于南朝萧梁天监13年。唐代更名为宝公禅院,宋代称太平兴国寺,明初称蒋山寺。明太祖朱元璋为修建陵寝,于洪武14年(1381年)将寺庙迁至今址,更名为灵谷寺。明代灵谷寺规模宏大,占地500亩,寺僧达千人,殿堂巍峨,楼阁壮丽,是南京最大的三座寺庙之一。惜毁于清末太平天国战火,只剩下无量殿。清同治6年年恢复了无量殿东北侧的龙王庙。民国时期在灵谷寺旧址上建设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建国后在龙王庙的基础上兴建灵谷寺,其规模已不可与当年同日而语。
9、灵谷寺无量殿(又称“无梁殿”)建造时不用寸木根钉,结构采用重墙及拱券式,是国内同类建筑中建造时间最早、规模最宏大的一座。今天灵谷寺(俗称“小灵谷寺”)内的玄奘法师纪念堂珍藏有玄奘法师的顶骨。
10、静海寺与天妃宫是两处紧邻的建筑群,都与明代航海家郑和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