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代放生 > 放生什么好 > 放生甲鱼好不好_佛教与现代社会
放生甲鱼好不好_佛教与现代社会
发表日期:2022-10-12 21:14| 来源 :本站原创 | 点击数:931次
本文摘要:从上述历史考察中,我们可以得出宝贵的经验:佛教在理论阐述和存在方式上,从来不是一成不变、教条式的,而是与时俱进,根据时局和国情不断调整、动态适应,与社会紧密结合,

首先,对佛教存在形式的历史考察

佛教在中国生根不容易。西汉佛教来自东方,与儒家礼仪有隔阂,所以没有普及。到了五胡十六国时期,天下大乱,汉儒“天人合一”论崩溃,诸子百家争鸣,佛教只好乘隙而入,借助玄学之谈,为士人所理解,大行其道。以“无”解释“空”,再从“无”到“空”,佛教借助“格义”逐渐在理论上独立,最终与玄学分道扬镳,独树一帜。从这个角度来看,佛教的理论推广是一个根据时代思潮顺势而为的渐进过程。

就现有的佛教组织形式而言,也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早期佛教传播,注重在中心城市传教,利用城市的政治文化中心地位,引起震动,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洛阳的白马寺很有名。汉代的洛阳是译经的道场,高僧云集,大寺相继出现。佛教佛教在世界各地的中心城市也是首选。三国时期,佛教僧尼到江南,在都城建业讲法,劝导孙权,促进了佛教在吴的兴盛。

晋朝大乱,皇族传至江南,北方沦陷,五虎岭取中原之地,城池首当其冲,屡遭兵锋打击。洛阳被刘尧的火炬摧毁,其他城市也成为目标。于是城里人,扶老携幼,避乱于林,或窝棚自保,或扶老携幼,旧社会瓦解,新的农村形态逐渐形成。这个时候,佛教的发展就要特别注意了。

对于胡人来说,他们要推翻的是汉族的政权和文化。而胡族由于文化发展水平较低,拿不出一种可以替代的文化精神,所以非常依赖佛教这种外来宗教,想要替代中原的文化传统。因此,佛教的发展有了契机。在胡政权所在的地方,有相当数量的高僧,他们翻译经文,宣讲法律,建造寺庙和塔楼。

在被忽视的村庄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大量的僧人不愿意享受城市的优越生活,而是披着布衣,披着草,乞讨布施,走在乡间,深入大山,在民间传教,激励他们的信仰,向往净土,克服困难,给人民一些寄托和对未来的期待。他们在乡下建寺庙,修路架桥,教授文化,做好事,帮助受苦的人。这些僧人的事迹,在当今佛教史上很少有人研究。事实上,它们与佛教历史之间的意义不能被高估。由于这些僧人的兢兢业业的努力,佛教才能在中国的公民社会中普及,而不仅仅是在上层士绅中漂浮。深入社会基层,获得广泛的民众信仰,是扎根中国的关键之一。

而且,佛教只有与社会紧密结合,才能逐渐适应中国的国情,实现自身的深刻转变,在中国诞生新的佛教。

从上述历史考察中,我们可以得出宝贵的经验:佛教在理论阐述和存在方式上,从来不是一成不变、教条式的,而是与时俱进,根据时局和国情不断调整、动态适应,与社会紧密结合,达到服务大众的目的。佛教只有始终以普罗大众为中心,才有生命力,才能不断发展。

对于今天,这一历史经验对于佛教的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意义。

第二,佛教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

隋唐时期,中国重新统一,世界上出现了强大的王朝,佛教迎来了一个黄金时期

一个嘈杂的地方,对寺庙的精神和僧人的修行都有负面影响。在以农业为主体的古代社会,佛寺搬迁到郊区甚至山上是合理的。

在古代日本,从平安时期开始,就有大规模的佛教向山林转移,形成“山林佛教”,建立各教派本部,潜心修行。

从这个角度来说,佛教离开繁华都市,是自身发展的需要。

是现代人类历史上社会形态变化最大的时代。工业化导致了人口和资源的高度集中。在发达国家,农业人口已经下降到相当低的比例,而农村城市化和大量新兴城市加速了人口的集中。即使在农村,人口也日益集中,城市日益成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中心。在此基础上,迅速发展的信息革命使得城市的中心枢纽更加重要。

就中国而言,我们的工业化起步较晚,在工业时代还处于发展阶段,但也遇到了发达国家后工业时代的信息化浪潮。工业化和信息化两股潮流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发达国家历史上从未经历过的复杂局面和迅猛涌动的现代化潮流。因此,人口更迅速地涌向城市,城市在物质和精神文化上的垄断地位不仅不会削弱,而且在可预见的将来会更加加强。另一方面,现代化的超常规速度使得大量本应在不同时代出现的社会问题同时出现。

目前国家采取的对策是用发展来消化这些问题,这是一条适合中国特殊国情的道路。但是,发展也带来新的问题,有些问题不一定通过发展就能解决。最突出的问题在于精神文化层面。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道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和更新文化内核,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难点在于新的精神文明建设。没有现成的蓝图,必须自己摸索,承担风险,找到可行的办法。

面对社会巨大的精神需求,佛教无法回避。必须立足于城市,服务于城市,因循守旧,守着大山,不适合现代社会的需要。

因此,佛教必须积极探索城市发展的新途径,发扬普渡众生的奉献精神,积极为最广大人民服务。

第三,探索佛教发展之路。

佛教的发展道路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个是对外服务社会,弘扬宗教的救世精神。其次,对内,提高僧人的素质和文化水平,坚持修行,造就新一代僧人,让佛寺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做出更多贡献。

就第一个方面而言,多年来,上海的佛寺在社会公益事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获得了宝贵的经验。但是对于我们来说,新城市佛教的经验还是不足,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在这方面,国外宗教团体长期有效的做法,可以作为我们结合各地实际,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的借鉴。

在我看来,以下几个方面使我们能够有所作为,有所成就。

把寺庙建成一个精神文明的好地方。而僧尼,在大众眼中,应该是纯洁的、行善的,通过自己的优良品质,感染大众,促使人们行善。所以寺院要突破原有的格局,以社会为中心,有一些设施向公众开放。比如寺院可以开放图书馆,设立普通阅览室,开展文化活动,普及知识,开设文化讲座,让普通人也能来到这里,得到文化熏陶。

这些活动要尽量宗教化,不要有太多的宗教目的,避免功利化的感情。由外国宗教开办的大学,除了一个宗教系外,没有什么不同

寺院可以定期让一些修行学习的高僧接受公众咨询,宣传佛法,帮助人们解除精神困扰,抵制各种冒充宗教的歪理邪说的影响。

积极帮助弱势群体,设立医疗诊所,发扬人道主义精神。

帮助贫困学生,设立奖学金。

积极开展学术研究,支持学术活动。近年来,一些寺院注意到学术研究的重要性,并开始出版和出版书籍,以提高中国佛教研究的水平。应该看到,我们在这方面的投入还是不够的。我们应该编辑一批语言生动、内容正确、水平高、质量好的书籍,以取代佛教书籍良莠不齐的现状,让大众正确认识佛教。同时,应翻译和介绍一批国外佛学研究的学术著作,为研究提供参考,弥补不足。

城市的特点是人口集中,信息集中,传播迅速,有利于扩大国际学术交流,开阔视野,积极与国际学术界进行对话。在国际佛教学界,要取得符合我国的地位。

加强研究也是加强僧侣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和实践并不矛盾。释迦牟尼是在高智慧的基础上创立佛教的,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并不是迷信。迷信害怕科学,真理总是存在于理论和实践的反复探索中。

放生甲鱼好不好_佛教与现代社会

寺院僧人在加强修行的同时,也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可以选拔一部分符合条件的僧人到大学学习,从而打造新的僧人队伍,建立自己的研究力量。

只要我们瞄准城市的特点,本着佛教慈悲的精神,扎实工作,开拓进取,中国的佛教事业就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资料
(责任编辑:admin)
热门推荐